Search

_20191111
昨天和母親聊到弟弟的事情,談到關於感情、關於想法、關於成長,還有關於相...

  • Share this:

_20191111
昨天和母親聊到弟弟的事情,談到關於感情、關於想法、關於成長,還有關於相處。

也許對於愛的人,我們總是容易擔心得太多,容易操之過急,把愛變成了壓力,明明是滿溢的關心,卻變成針鋒相對的咆哮。
我們都愛彼此,卻不懂怎麼好好說愛。

我跟她說,弟弟這個年紀,是慢慢開始有想法的時候,許多事情妳只要告訴他一個大原則,剩下的讓他自己去規劃、去犯錯,他會在這個過程中感到挫敗,但也會修正自己做事情的方式。

我說,他其實對很多事情的對錯都知道,很多道理也都了解,只是知道和做到,這個過程需要時間需要經歷。我們都會有把自己看得太高的時候、都會有不懂珍惜的時候。
可是我們不是真的不懂,有時候,我們只是不知道該怎麼說。

相處模式一旦建立了,如果想改變,那就必須有一方作出退讓,或者願意換一個方式。父母有時候會習慣用經濟實際面的辛苦,去比較小孩子唸書的幸福,或許沒有惡意,只是想藉此取得體諒,但大多的時候卻都造成反效果。

我跟母親說,可以讓弟弟知道辛苦的地方在哪裡,可是不用比較,因為每一個階段都有每一個階段的辛苦,每一個階段生活給我們的壓力都不同,可能是課業、是人際關係、是感情、是經濟。我們看似容易的事情,也許是他們這個階段最難的課題。

看著弟弟和母親的相處,有時候也會想到自己小時候,但不一樣的是,慢慢地能夠理解母親的拙於表達,也能夠理解弟弟那些,在他這個年紀無從解釋,但卻表露無遺地對成長的嚮往。

不知道自己夠不夠成熟說這些,但從一個同樣也是被操心的孩子,到能夠與母親一起討論關於教育、關於想法的這個階段,還是覺得好妙。

我想起了朋友曾經說過:「離家越遠,才會越靠近家。」好像真的是這樣吧,我從高中畢業後就漸漸學會一個人生活,學會自己打理許多事情,挺過很多難熬的時刻,也學會了報喜不報憂。

有些不說無關信任或親密,只是我們明白,有些時刻,我們終究得要一個人度過,而這些甘於一個人承擔的難受,其實都是因為我們知道背後還有誰在。

我的每個獨立堅強,其實都來自依賴。
都是因為明白,無論如何,你都會在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我們常常太堅強 太逞強太喜歡自己扛 對於生活很多感嘆也很多感觸 可是當有人問起卻又不知從何說起 只好撐起微笑說 沒事我只是需要時間休息 如果你不介意 如果你願意 聊聊那些你所發生的事情 歡迎留言或私訊我 如果有些情緒想表達卻無法拼湊 沒關係我幫你說
B型巨蟹座,右手寫字的左撇子,素食主義者。⠀⠀ 有些偏執有點固執。相信每個擁有、失去都有意義。 許多情緒偶爾會氾濫,寫的或許是自己,或許是你或妳。 聯繫信箱、工作相關
View all posts